在懷孕前,看到網路上許多媽媽們在討論「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」這本書,為了讓自己免於成為“黑輪媽媽”,我趕緊也上網買了一本來研讀。在Alvin還沒有來報到的時候,我一直信誓旦旦要照著丹瑪醫師的方式讓自己一覺到天亮,不過就在小艾文回家、第二個晚上讓他哭了15分鐘之後,我就動搖了,因為真的捨不得看兒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,尤其是他斗大的淚珠滑落,我覺得對他好愧疚,我為了讓自己一夜好眠,竟然讓不到一個月大的寶寶哭得這麼慘!
就這樣我成為失敗的那一類媽媽,依舊過著半夜醒來數次的日子,也一直在期待著傳說中四個月過後就會一覺到天亮的神奇發生。
這幾天在網路上發現一個家長的做法,突然有種得到解答的感覺,其實「不讓小孩子養成依賴感」& 「要讓小孩有安全感」是可以不衝突的。
這位媽媽(或爸爸?) 的看法是「不要常抱小孩,但不是任憑他哭、讓他的不安全感越來越重」,在避免小孩子養成依賴感的同時,還是應該要給他安全感,只不過要給得適當、不要因為想給孩子安全感卻養成了他的依賴。
然而,不要常抱小孩並不只是要避免養成他的依賴,更積極的目的是要訓練他獨處的能力;所謂獨處可不是讓小孩子在那邊發呆,而是透過適當的環境和東西讓他去探索並發現樂趣。
不要常抱小孩並不是把寶寶放在一邊不去理他,而是要經常逗逗他,讓他知道有大人陪伴在身邊,因而不會欠缺安全感。只是經常抱著小孩的大人通常已經精疲力盡,沒有時間跟體力逗他了。
這位媽媽(或爸爸) 說得很棒:「大人為什麼要當小孩子的沙發、而不當小孩的玩具呢?如果你不常抱他,卻常常逗他,好像是他的玩具一樣,那他不在你身上的樂趣比在你身上的樂趣還要多,自然也不會常常需要抱了。」
作者提供他的經驗:(以下直接引用原作者文字)
「我是這麼帶女兒的。所以我女兒她需要的,是我們逗她、跟她的互動以及她的玩具,而不是需要我們抱他。在還不會站的那個階段,睡醒之後,常會在床上發個小呆,然後伸伸懶腰,東看看西看看,手去抓抓這抓抓那,嘴巴咿咿啊啊的,有時還啃啃她的小雞腿(大拇指)。這樣多好!我幹嘛要去打斷她而把她抱起來呢?時間差不多了,我們就會出現在她的床前,她一看到我們就會突然笑得很燦爛,有時我們逗逗她之後,他還願意自己再獨處一會兒呢!
另外,我精挑細選採購了一些玩具,她在床上跟音樂鈴玩,常常都可以玩到二十分鐘以上,甚至看到睡著。我把她放在健力架底下,並在健力架上掛滿可愛且會發出聲音的玩具,她竟然一次可以玩到一個多小時,東抓西抓的還跟玩具講話。這樣多好!她能自己玩一個多小時,還能訓練她的抓握能力,也適度的做了一些運動,我則利用這一個多小時吃飯喝咖啡或放輕鬆,等到她不想玩了,我能有足夠的體力跳到她面前逗她,她還能繼續笑,然後逗一逗,她就又該吃奶睡覺了。
現在我女兒現在八個多月了,情況更棒喔!她超級愛笑愛探索,而且任何人抱她都不會哭,連送褓母的第一天都沒有哭咧!」
作者也整理了幾點建議,他認為應該要把小孩被抱的需要,轉移成被逗、被接觸、跟玩玩具的需要:
1、在放下他的同時,記得多逗他、多對他笑、多跟他說話。
2、找出他喜歡的玩具、找出他感興趣的東西,試著用這些東西挑起他的好奇跟興趣,並讓他能夠多看、多聽、多觸摸各種不同的東西。你甚至可以準備一個神秘袋給他,每天在裡頭放一個不同的東西讓他摸索。 如果他對外界產生足夠的好奇,就會減低在你身上的興趣了。
3、訓練小孩獨處時,剛開始可以讓他感覺到大人在身邊,慢慢的可以越離越遠,而當他開始對某樣東西或玩具產生好奇跟興趣的時後,先讓他自己去探索,不要去打斷他。
呵呵~~這個媽媽(或爸爸)好有智慧,我迫不及待想要在小艾文身上試試看這些新建議了!
開始讓小艾文自己玩健力架,最靠近他右手邊的那隻小黃鳥被小拳頭修理得最慘!
留言列表